105年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社工專業與原住民部落工作的反思與對話

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

原住民族社會工作論壇:社工專業與原住民部落工作的反思與對話

論壇緣起:原住民族在殖民四百年的歷史中,在經濟上形成依賴被邊緣化,政治上形成無聲缺乏管道參與,而在主流社會福利的意識型態下,變成"弱勢",在政治、經濟、意識型態持續弱化下,社會工作應該如何與原住民族一起"工作",如何改變及實踐,本論壇嘗試從不同社會工作的經驗中書寫並在經驗上對話,了解社工專業與部落應如何相互理解尊重,為部落繼續呼吸。

主持人:方喜恩 Besu Piyas(世新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 *聖言樓 234 教室

1.陳怡君(宜蘭縣崗給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社工督導、新北市私立永康老人長期照顧中心社工師)
「從部落照顧看見照顧的初衷反思社會工作的行動實踐」

2.胡璨恩(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生、宜蘭縣崗給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產業組長) 「從『部落社工實習生』到『部落工作者』的轉換—角色認同與自我對話」

3.宋聖君(宜蘭縣崗給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執行總書記、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 「原住民族長期照顧落實共管機制之可能性初探」

4.Yabung Haning 吳雅雯(原住民族長期照顧修法聯盟部落事務專員)
「那些說不出來的重要性-初探部落經驗與長照政策的行動對話與反思」

會前研討會議(逐字稿):

方喜恩:這樣子的火花,初步談的核心是有一個脈絡再走,怡君到璨恩,再到政策的看見,聚焦在長照的制度的問題,再回到雅崩做長期照顧修法聯盟的工作,回過頭看生命經驗,回到族群跟自己的母親的對話,回到生命經驗談論照顧這件事情,我覺得就在這個裡面,一起實踐著,很感動,這幾年當中照顧的人從玉華、到現在麗君。雅崩說到代言人,好想聽他們過程當中真正自己的生命經驗到底是什麼,可以熬出兩三年在上面做事情,就拿微薄的津貼不是薪水,可以讓他們兩三年撐住,不會是個人,而是部落哪一些事情或是生命經驗可以覺得就是在做一件對的事情或是好的事情,回到我們自己身上來看又不一樣了,何況是,這是第一個的。沒想到大家都很認真把它給書寫起來,很恭喜你們,第二個是你們可以把它很認真述說清楚,有時候可能預測這是一個比較開放輕鬆的會前會,可是大家還是用很制式的研討論跟論壇方式在整理清楚,也在訓練自己能力的建構我們都可以,給予的壓力是有的,但是大家還是自己想要把它完成這件事情,其實大家也可以就不管了,但大家還是把它當作一回事在看待一回事。

 

陳怡君:其實我剛剛聽大家全部一起報告,總結就是主流結構東西太強大,加諸在政策實行法源東西太強大,教育也是,很多部落處境就是,我在都市做長期照顧服務,有營養師、社工師、護理師、醫師,怎麼照顧一個老人家,進到部落是什麼都沒有,部落也有老人家要照顧,怎麼去迎合到政策面的東西,除此之外看到強烈的東西,主流架構怎麼強,才會發展到修法聯盟組織做部落照顧,太多是我們等不到政府的資源進來,能不能給我們照顧的工具,才會有我們部落照顧的事情,我覺得大家都很棒。

宋聖君:這樣聽下來,我體悟特別深,在這邊(崗給協會)工作,不要說政府資源,或是民間資源尊不尊重資源服務的主體,先不要說結構部分,一般機構來說,就是這些機構到部落要募款拍了老人家照片,但是照片是放在網路上成果報告裡面,這是部落想要看到了嗎?募到了怎麼用?在講的就是原住民社會福利,進到部落怎麼共同管理跟需求跟主體性,大的面向是社會工作,大部分都在談,璨恩是比較特別,談的是社會工作進入部落要注意什麼事情,怡君跟璨恩代表不同角色,一個是很深社工專業沒有資源下怎麼跟協會在地組織把照顧用起來,代表的是階段社工社福進入多少時間跟別人討論不是一昧帶著專業進去,細節可以多講一些,表單設計之類。璨恩把一線工作經驗把它抽象一點,那是國外有做過的系統,原住民社會工作四個要素,而用部落要素,經驗怎麼對話。

吳雅雯:我蠻喜歡怡君分享,前言理論個案分析,是很分析清楚的,對我來說有些就是不懂,怡君的深入淺出脈絡可以很清楚知道個案分析跟社工理論的部分關係跟套用,就覺得蠻喜歡的。聖君是有聽過幾遍了,就是很棒了。

14610956_1483576844992817_1244555245894287006_n

 

Add a Comment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